一,挑選健康的幼魚:幼魚出生約 20 天,可以著手挑選健康的幼魚,健康的幼魚最好有 20 隻以上。
二,公母魚分缸飼養:幼魚出生約 30~45 天,可以區分公母。母魚的腹部比公魚大,同時公魚腹部比較有色彩,母魚腹部比較沒有色彩的,此時要將公母魚分缸飼養,這樣可以避免母魚在不成熟下受孕,產生不良子代。這樣公母魚缸各飼養孔雀魚10隻以上,這樣孔雀魚才會爭食,孔雀魚會爭食才好養。
三,挑選優質的種魚:種魚在出生約 3~4 個月,可以在公魚缸中挑選出優質公魚,在母魚缸中挑選出優質母魚,進行配對。母魚在配對前,餵高蛋白質的人工飼料,或餵冷凍紅蟲(餵食前要把解凍後的血水濾掉),可增加母魚的產量。孔雀魚的配對可以一公配一母,一般公母魚的配對比率是 2 公配 3 母,公魚比率不可過高,否則受孕母魚在公魚追尾下安胎不易。
四,配對中公魚追尾母魚後受孕,母魚在一次配對中,可以將公魚的精液保存在身體之中,在生產稚魚之後,不用公魚面交尾在略作休息後即可自行再次受孕。母魚在一次配對中,可以進行 2~3 次的受孕生產。
五,受孕母魚在受孕後腹部開始變大,在夏天因水溫較高受精卵發育成熟較快,受孕母魚的預產期在受孕後 20~28 日天;在冬天因水溫較高冬天水溫較低受精卵發育成熟較慢,受孕母魚的預產期在受孕後 30~35 天。
六,受孕在母魚在受孕後,母魚靠近肛門處會有一個黑色或橘紅色的胎斑,隨著時間會逐漸變深,到了即將生產的時候,胎斑會變大,排卵管會突出,顏色也會變深。當受孕母魚經常獨自游至可隱秘的地方,且停止進食,這就是受孕母魚的生產前兆,表示受孕母魚即將生產,此時要將待產母魚撈至「萬能缸」(註一)待產,或移至市售的「產子盒」待產。待產中的母魚在生產前一個比較明顯的前兆,就是母魚鼓起的圓形腹部會往肛門突出,母魚的圓形腹部會變的比較方形。
七,一般母孔雀魚,第一次生產可生 5~20 尾稚魚,第二次生產可生 20~30 尾稚魚、第三次生產可生 30~50 尾稚魚、母魚的體形愈大產量愈大,母魚受孕太早產量就少。
註一:聰明的孔雀魚飼養者,都會買一個透明的垃圾桶,或找一個透明的果糖罐,將桶罐放在陽台有微光的地方(陽光太大,水溫太高,不適合孔雀魚),用小盆種水蘊草或金魚藻,放養幾隻黑殼蝦,水中長出綠藻呈現淺綠色最好,這種有水草的桶罐,我稱「萬能缸」,這「萬能缸」可供母魚待產,母魚生產後缸內的水草可提供初生稚魚的躱藏,避免母魚食子。母魚產後撈出,就是稚魚最佳的養成缸。